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中国方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0

时间:2023-06-21 13:27:4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明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其中包括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深刻回答了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如何相处、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全球文明倡议彰显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顺应各国人民加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共同挑战的愿望,为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注入信心和动力。

深刻理解全球文明倡议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全局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破浪前行,同时也开辟了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新境界。全球文明倡议是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议,丰富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支撑和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

全球文明倡议着眼应对全人类共同挑战,具有强大引领力。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多重挑战和危机叠加,冷战思维阴霾不散,有的国家炒作地缘政治,煽动意识形态对立和阵营对抗,“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沉渣泛起,严重危及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进步,人类社会面临各种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增进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促进民相亲、心相通,为团结协作奠定基础。全球文明倡议直面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挑战和问题,对于减少冲突和对抗、促进不同文明交流合作、凝聚应对共同挑战的合力具有重大意义。

全球文明倡议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具有强大感召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绵延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全球文明倡议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传承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血脉基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思想理念和社会理想。全球文明倡议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彰显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共鸣。

全球文明倡议立足中国发展实践,具有强大影响力。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有力表明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人类文明是多样的、多彩的,各国能够基于自身文明传承和实际国情走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在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具有强大公信力、影响力。

深入把握全球文明倡议的丰富内涵

全球文明倡议的四个“共同倡导”,即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深刻揭示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体现文明的多样性、共通性、发展性等特征,构成这一倡议的主要内涵。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首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文明各有差异,但没有高低优劣之别,更不能唯我独尊,而应多样共存。任何文明都不应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其他文明,任何试图用强制性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性后果。承认文明多样性而予以尊重,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全球文明倡议主张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尊重不同文明的独特性、合理性,求同存异,寻求理念契合点、利益交汇点,促进不同文明相互学习和理解,破除隔阂和偏见、消除恐惧和冲突。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基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各国人民都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异,反映世界各国人民价值理念的最大公约数,回应各国人民的普遍期待和诉求,为世界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提供了价值纽带。全球文明倡议主张各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摒弃“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反对以民主、自由、人权之名干涉别国内政。

重视文明传承与创新,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因循守旧,必将走向衰落。全球文明倡议倡导重视文明传承与创新,为人类文明永续发展指明方向。要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善于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吐故纳新,善于以其他文明之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与误解、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要坚持以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为目的,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架起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拉紧国与国之间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共同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为推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文明交流互鉴,而民间外交则是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最深厚的力量。”目前,中国已经与182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140多个国家建立了2900多对友好城市,朋友圈不断扩大。要更好推进民间外交、城市外交、公共外交,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民间对外友好交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中外人民相知相亲,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作出应有贡献。

充分发挥民间外交作用,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凝聚共识和力量。民间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主体多、领域广、资源丰、接地气等优势,对夯实中外友好的民意和社会基础具有重要作用。要更好推进民间外交,开拓更多交流渠道、创建更多合作平台,广泛调动中外资源,通过推动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鉴活动,促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推动各国人民充分认识文明互鉴、团结协作对人类的意义,凝聚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共识和力量。

积极发挥城市外交作用,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落地见效、惠及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开展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工作,促进中外地方政府交流,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城市是我国开展民间对外友好交流的重要窗口和载体。要充分发挥国际友城作为国家关系落地见效承载地的作用,做强同主要大国、周边国家的国际友城人文交流平台,拓展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城结好,深化文化、教育、卫生、媒体、青少年等领域友好交流合作,发挥我国数字经济、低碳环保、智慧城市等优势领域引领作用。广泛调动地方和民间资源,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文载道,增强我国国际友城人文交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让全球文明倡议给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福祉。

充分发挥公共外交作用,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发展的理解和支持。公共外交能够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认知,深化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推动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要广泛参加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增进了解、深化友谊,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发展成就、发展道路、政治制度、价值理念等的认知和理解。在巩固优化现有双多边文明对话合作机制基础上构建新平台新机制,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和形式积极发声、巧妙发声,不断丰富文明交流内涵和途径,积极维护和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提供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守护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美好未来。我们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增进相互理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作者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21日 09 版)

微信 微博 抖音 APP
珠宝国检
中国珠宝行业网
珠宝国检
珠宝国检
珠宝国检(APP)

版权所有©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京ICP备202404758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