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王”的前世今生

0

时间:2021-04-22 13:37:55 来源:中国矿业报

水晶,古称“水玉”,因纯净似水、晶莹剔透,被赋予了诸多美好的象征意义——贞洁少女的泪珠、圣人智慧的结晶、大地万物的精华。事实上,水晶是石英结晶体,通常是在地壳深处历经火山、地震等剧烈的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尤其是大块头的水晶,至少要有20多亿年的稳定成长发育期。而今天我们介绍的中国地质博物馆“水晶王”,便是深藏地下几十亿年而为世人所发现的稀罕矿物。

(一)

重回地球的洪荒时代。时间:大约23亿年前。地点:江苏省东海县一带。这里海浪汹涌地翻滚着,茫茫的海水望不到天际。貌似平静的海底积蓄着一波波来自地层深处的力量,越来越膨胀。只听一声巨响,波浪滔天,岩浆顺着火山的通道喷涌而出,肆无忌惮,烟雾笼罩着整个海面……

就这样,地壳在长期的不断运动、变迁中,迎来了海水东退。据说,唐宋时期便形成了今天江苏东海县的地形地貌。这其中,东海县西北部的苏鲁交界处的羽山在地质历史的变迁中,见证了其境内由大海演变成陆地的历史。唐朝诗人崔国辅有诗曰——“羽山一点青,海岸杂花碎。日暮千里帆,楚色有微霭。"可见,当时的羽山脚下,大海尚未完全退去。

期间,地球造山运动时形成的富含石英矿脉的溶洞中生成了不少水晶矿体,在地壳变动和水流的不断冲击下,质地比较柔软的泥沙被水冲走,剩下的坚硬水晶被泥沙埋入地下,形成了东海现在的水晶矿。

地质部门通过对东海县牛山周围地区的全面勘察,查明全县约有380多条巨大石英脉,形成时间是燕山期,距今约有2亿~3亿年。

水晶与石英脉息息相伴。石英脉是水晶的“母液”,有水晶必有石英脉,水晶就生长在石英脉的溶洞中,这种溶洞又称晶洞。含水晶的石英脉通常“一脉一洞”,单个晶洞生长的水晶叫单晶。

而东海县地下水晶的蕴藏量有3亿多吨,含硅量高达99.99%。其地下水晶像母鸡下蛋,分布在全县的16个乡镇村,称为“鸡窝矿”。当地居民在耕田、开渠、筑路、清理宅基地和挖山芋窑时,意外挖出水晶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

“水晶王”在这里的诞生虽不足为奇,但因其体型大、纯净度和透明度高而着实令人震撼了一把,且其中多了些难以解释的神秘色彩。

1958年的夏天,江苏连云港东海县房山公社苗柘塘村(现为房山镇库北村)的一片坟地里,“鬼火”扑朔,时隐时现。村民们不但不怕,还在这些“鬼火”出现的地方做上标志。原来,“鬼火”是一种地表大气放电现象,当埋藏在地下的水晶受到压力就会释放电荷,发出各种颜色的“鬼火”。

后来,循着“鬼火”,村民们开挖下去,发现有胭脂泥,而且越来粘稠,这意味着其伴生的水晶晶质越好。果不其然,村民们最终挖出了一条巨大的“石龙”,即石英脉。而石英脉正是孕育水晶的矿层,一条粗大的石龙,就意味着极有可能会有巨大的水晶。

但面对如此巨大的“石龙”,村民们有点不知所措,思前想后还是决定用炸药将其炸开。于是,“石龙”身上被设了三个炮眼,填上炸药。响声过后,原本三个炮眼只响了两个。而这个哑炮正好设在了这块巨型水晶石的正上方。东海人说,水晶通灵性,或许正是遇到了有造化的有缘人,才使得天意作美,哑了关键一炮,从而成全了这一惊叹世人的巨大水晶娃娃的安然出世。

为了拉出这块的水晶王,村民们买来了14斤粗铁丝、几十条粗绳,动员了全村303户的主要男女劳动力,挖掘、推拉,才将其从地坑中拖上了地面。

看到如此巨大的“水晶王”,村民们欣喜若狂,异口同声地要把这无价之宝送到北京。

(三)

不久之后,中南海菊香书屋。一份关于东海出土大水晶的报告与实物照片顺利送达到毛主席手中。

凝视过后,毛主席吩咐秘书将东海的水晶照片及有关材料转送给周恩来总理,指示要好好保护这一稀世之宝。

随后,在原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及副部长何长工的亲自过问下,有关部门与东海县县领导取得了联系,将这块“水晶王”运到了北京,存进了正在筹建的中国地质博物馆。

这段故事在时任地矿部《新生界》杂志主编何建明后来创作的报告文学《东方神话》中有所提及。

1959年10月1日,“水晶王”作为我国首批发现的自然宝物被公之于世,在北京展览馆的资源馆中展出。1961年中国地质博物馆接收了从资源馆送来的“水晶王”。从此,“水晶王”成为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15年,应东海县人民的请求,“水晶之王”在阔别“娘家”57年之后首次回归,在当年的东海国际水晶节上亮相,满足了东海很多人“从未见过,都是听爷爷辈说过”的遗憾,一睹了令其骄傲的“水晶王”的绝世风采。

水晶王

有意思的是,这次“水晶王”比之前有了些新变化——“水晶王”最新标明的重量为4.35吨,而此前长期以来相关资料在介绍它时都是说重“3.5吨”。原来,最早关于“水晶王”的总量其实是估算的。新的体重是根据其的体积、形状和比重重新计算出来的。专家通过计算,高1.9米、宽1.7米、厚1米的大水晶重量应是4.35吨。

如今,这一曾经备受瞩目的旷世奇石早已洗尽铅华,除了偶尔参加一下外出活动外,大多时候都是静静地坐在中国地质博物馆享受着四时变迁,而发生在她身上的那些故事却在岁月记忆里更加神奇迷离、激荡人心。

微信 微博 抖音 APP
珠宝国检
中国珠宝行业网
珠宝国检
珠宝国检
珠宝国检(APP)

版权所有©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京ICP备202404758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