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传家宝

——谈一谈我眼中的玉

0

时间:2021-04-07 15:38:20 来源:中国矿业报

每个人对玉的理解不同,有人认为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人认为玉是财富的象征。今天笔者想谈一谈自己眼中的玉——

我眼中的玉主要有四个方面:玉德、玉的传承、玉与财富以及玉与爱情。

玉 德

跟玉有关的成语几乎全是褒义。一个女子身材修长是亭亭玉立,长得漂亮叫做仙姿玉貌;一个男人气度翩翩称玉树临风,为人谦和就是温润如玉。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关于玉的定义:玉,乃石之美者。古人很智慧,从五个方面将玉的特征与人的品德结合在一起。

第一句: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是说玉石温和滋润具有光泽,大部分玉石都是油脂光泽,油脂光泽给人的感觉是温润细腻的,这表明玉的仁爱之心。

第二句: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是说根据玉石的纹理和结构,从外部就能看到其内部的特征。表明其表里如一的特性,代表一种忠义和心怀坦荡。

第三句:其声舒扬,专以远闻,志之方也。是说敲击玉石的声音悠扬悦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且可以传给四周之人。

第四句:不挠而折,勇之方也。是说玉石坚硬且具有极高的韧性。韧性指的是玉石抵抗撕拉破碎的能力,玉石的这种性质在古人看来代表勇气,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第五句:锐廉而不知,洁之方也。是说玉石由于自身的性质,其破裂出现断口时大部分都是参差状或者阶梯状,和大部分单晶宝石的断口不一样。相比于贝壳状断口,玉石的断口边缘不是很锋利,这表明玉石的自身廉洁、自我约束,且不伤害他人。

玉的传承

古代的玉玺,是传国之宝,被历代君王所追逐。

“玉”字在甲骨文中像一根绳子穿着几块玉的样子。小篆体的玉,将绳子的上下两端省略,三横等距的时候是玉,上面两横间距近,下面这横间距远就是王。玉是古代王权的另一种体现。

玉的传承还包括玉的雕刻琢磨的传承、玉的纹饰图案的传承……由于战争、改朝换代等原因,很多玉的工艺及制品未能保留下来,但是国人对其传承的追逐使我们今天依然能看到或者使用玉。

而且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偏爱传玉,这个习惯和风俗一直沿用到现在,在家族及族群中此特性尤为明显。例如,婆婆摘下手上世代相传的玉镯送给新媳妇儿。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几乎每家每户的祖辈们都能拿出一两件玉制品。这里传承的不只是长辈的心意,也是家族长久的寄托与祝福或佑护,更是长辈希望其心意能代代相传的美好想法。

玉与财富

除了王权的象征、家族的传承,玉的传承还应有一定的价值体现。

我们来看看“宝”的繁体字——它由四个部分组成,上面是宝盖头,表示一座大房子的屋顶。这房子里藏着什么呢?一是“玉”;二是“贝”;至于“缶”,古时候不念缶,念宝,是一个声音符号,没有实际含义。在古人看来,玉器是珍宝,贝壳是财宝,这两样东西必须藏在家里。贝壳是最早的实物货币,以前可以用来换各种东西,是财富的象征,不过后来渐渐被淘汰了。于是,简体字的宝把贝字省略,传统的中国文化里“玉”就是“宝”。

黄金有价玉无价。玉乃无价之宝,这是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观点。玉和黄金相比,黄金可以复制,而且可以用重量来衡量它的价值。而玉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块玉,玉不会有统一的价格,每一件玉制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能作为传家之宝的东西当然是无价之宝。

玉与爱情

目前,珠宝首饰在整个国内的消费配比中婚庆市场占了绝大多数的份额。那我们也结合婚庆来说一说玉与爱情。

前面我们说过“宝”字的由来,玉是珍宝。一个“珍宝”把中国人的含蓄和浪漫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果再有人送你“玉”,其实就是在给你送“宝”。或者在对方的心目中,你就是他或她的宝贝,这是多么含蓄和久远的承诺。对比钻石在中国市场上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其实笔者认为,玉更符合国人对传家宝的定义,翻译成英文是“is Chinese forever”。对标于钻石,钻石带有太多国外的流行因素,而玉则是中国独有的几千年的传承,带有更多国人的情感。

玉是无价的,玉的无价主要来源于它的稀少性和珍贵性。那么体现在爱情中,可以说爱情是无价的。

玉是长久与永恒的,大部分玉石在形成过程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内部或外部的裂或纹理。玉具有不完美性,其实爱情又何尝完美?但是玉在形成的永恒时间里,独守那份清静,不断完善自己,直到成为独一无二的玉,也表明了爱情的长久和有缘。

玉是温润的、细腻的,同时也代表了爱情的和谐。

一件件经过玉雕大师雕刻打磨而成的龙凤对牌,表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爱情长久的最高境界。

而玉石在地球上的分布如此之少,形成原因如此复杂,对其寻找也如此艰难,正如同一份来之不易的真爱。

其实,玉远远不止今天所说的玉德、传承、财富与爱情,它还有许多存在但是笔者还未曾了解的优点,有待爱玉之人去发现。

微信 微博 抖音 APP
珠宝国检
中国珠宝行业网
珠宝国检
珠宝国检
珠宝国检(APP)

版权所有©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京ICP备2024047581号-2